首页 资讯 正文

邢台抗大陈列馆新增1636件/套珍贵史料

体育正文 165 0

邢台抗大陈列馆新增1636件/套珍贵史料

邢台抗大陈列馆新增1636件/套珍贵史料

“勇当民族(mínzú)先锋的爱国主义精神(jīngshén),是抗大(kàngdà)精神的核心;敢于夺取胜利的英勇战斗精神,是抗大精神的精华;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lèguānzhǔyì)精神,是抗大精神的特色;勇于牺牲自己一切的无私奉献精神,是抗大精神的崇高风范……” 6月1日,坐落在(zài)太行山东麓、河北省邢台市浆水镇的抗大陈列馆庄严肃穆,广场上人潮如涌。高高的抗日英雄纪念碑下,一簇簇花篮整齐排列,在少先队员的琅琅(lángláng)书声中,人们(rénmen)为花篮整装(zhěngzhuāng),瞻仰纪念碑,深切缅怀抗日先烈的丰功伟绩。以“传承抗大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xīnrén)”为主题的抗大建校89周年纪念活动在此拉开序幕。 广场中央的《烽火抗大路》群雕底座上, “坚定正确的政治(zhèngzhì)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línghuójīdòng)的战略战术”三句话熠熠生光,“这既是毛主席为抗大提出的教育方针,也是抗大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zhúbùxíngchéng)的抗大精神的主要内涵(nèihán)。”抗大陈列馆历史顾问李迎选深情地说(dìshuō)。 1636件/套史料“回家(huíjiā)” 作为(zuòwéi)抗大陈列馆(chénlièguǎn)的(de)(de)历史顾问,李迎选曾多次来过抗大陈列馆。这次特意从北京赶来,就是为了亲自把自己收集的抗大史料捐赠(juānzèng)给抗大陈列馆,让它们“回家”,更好地传播抗大精神。他带来的“礼物”包括抗大军事教材《基础战术(zhànshù)》,高向明、张平凯等(děng)抗大学员的回忆手稿,1940年6月1日发行的《大众日报抗大建校四周年纪念特刊》,1942年3月16日出版的抗大校刊《学习与斗争》等珍贵文献史料17件/套、图书资料645件/套。 抗大总校副校长(fùxiàozhǎng)何长工(héchánggōng)之子何光晔,向抗大陈列馆捐赠了何长工在浆水镇担任抗大总校副校长时期使用的图章1枚、何长工夫人尹(yǐn)清平在东北军政大学学习时期的照片底片1张以及何长工相关书籍15本。 开国少将(shàojiàng)、抗大东干队队长高存信之女(xìnzhīnǚ)高凌、高劲松捐赠高存信同志使用过的笔记本3个(gè),来往书信4封,东北(dōngběi)干部队名单1份,电子照片29张及相关资料3件(jiàn)。抗大总校陆军中学美术教员张启仁之子、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原副董事长张北英,向抗大陈列馆捐赠张启仁绘画作品《小田种菜》连环画1幅。抗大第三分校学员龙定燎之女龙华军捐赠龙定燎同志戴过的飞行员棕色单皮帽1顶。抗战老兵郭明宣子女郭京生、郭伟、郭莉捐赠郭明宣1955年(nián)授大校(dàxiào)军衔时勋章、肩章(jiānzhāng),1946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zhōngguórénmínjiěfàngjūn)晋冀鲁豫军区(jūnqū)政治部直工科颁发的《功劳证》,1950年华北解放纪念章,195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立功证明书等文物史料33件/套。邢台市信都区民间收藏家王胜利(shènglì)捐赠抗大教材《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zuǒpài)幼稚病”》1本…… 共计1636件(jiàn)/套珍贵史料,打破了抗大陈列馆(chénlièguǎn)成立以来一次获捐史料最多的(de)记录;看似无声无息,却澎湃着接力传承抗大精神的活力和期待。 培养8000余位抗日(kàngrì)军政人才 在抗大陈列馆,记者看到(kàndào)一篇特殊的碑文,碑文由曾任(céngrèn)抗大总校副校长的何长工撰写,落款时间是1986年(nián)6月1日,恰逢抗大建校50周年。 碑文开宗明义:“抗大是伟大(wěidà)时代的产物,也是陶冶锻炼伟大时代英雄的熔炉。在我党建军史上(shǐshàng)有着巨大的贡献。” 1936年6月(yuè)1日,中国抗日红军大学(dàxué)在陕北保安创建,后迁校延安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 1939年(nián)根据中央指示,抗大总校(zǒngxiào)深入敌后办校。1940年11月,抗大总校5000多人全部(quánbù)到达太行山东麓上的河北邢台浆水川。浆水川地处第十八(dìshíbā)集团军129师活动地带,抗大有了多方坚强保证。 抗大首先将校部设在了前南峪村,将政治部设在了浆水镇(zhèn),卫生处设在了安庄村,还有上等(děng)级干部培养科(简称上干科支队)、基本干部队、女生队等学员队分布在附近各个(gègè)乡村,如坡子峪、宋家峪、冯家沟、桃树坪一带(yīdài)的村庄,家家都住满了抗大学员和机关。 由于(yóuyú)浆水川环境比较安定,易守难攻,抗大即(kàngdàjí)以正规化为中心建立教学制度,总结敌后作战经验(zuòzhànjīngyàn)编写教材,指导八路军、新四军的各个分校改进工作,顺利地完成本校第七期教学任务,并在1941年(nián)6月1日隆重举行了抗大建校五周年纪念大会。 1942年年初,抗大(kàngdà)进行了第八期招生并于“五一(wǔyī)”国际(guójì)劳动节顺利(shùnlì)开学。不久,日本侵略军发动“五月大扫荡”,对八路军总部、129师和抗大总校进行多路围攻,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壮烈牺牲,抗大总校副校长滕代远接任左权职务,这时由何长工担任抗大总校副校长主持(zhǔchí)工作。 抗大总校在浆水川停留两年两个月,与这里的人民结成了鱼水(yúshuǐ)不离的关系。5000多名抗大教职(jiàozhí)学员分布在浆水川43个村,帮助(bāngzhù)浆水川建党建政,与当地干部共同打击敌人,帮助当地开展文化、教育工作,浆水川人民对抗大的帮助也(yě)最大。 在“五一”反扫荡中,浆水川人民帮助(bāngzhù)抗(kàng)大坚壁清野打麻雀战,处处迷惑打击敌人(dírén)。60多名村民宁可被日本侵略军推下山崖,也未出卖抗大教职学员的行踪。 1943年春,根据中央指示,抗大总校全体人员依依惜别浆水川父老兄弟重返陕北。在浆水川办学的两年多,抗大培养(péiyǎng)了(le)六、七(qī)、八三期共八千多位抗日军政人才。 “我们(wǒmen)常想,在抗战最艰苦的(de)岁月,抗大全体人员吃的是(shì)浆水(jiāngshuǐ)川的粮,喝的是浆水川的水,是浆水川和太行山人民把我们养育壮大的。我们在此受到了深厚的教育和锻炼,对此我们将永志不忘。”何长工写道。 1986年6月1日,抗大建校50年之际,前南峪村办了一个小型展览馆,展出抗大当年在(zài)(zài)浆水川办学相关资料。1995年,邢台市立项(lìxiàng)规划建设抗大陈列馆,选址在前南峪村西北浆水河畔的山阴依山而建(érjiàn)。这座由杨成武上将题写馆名的抗大陈列馆2000年建成并对外开放(duìwàikāifàng)。 在抗大(dà)陈列馆历届教职学员墙上,记者看到一批批在浆水抗大工作学习过的开国上将的名字:袁子钦,政治部组织部长(zǔzhībùzhǎng);洪学智,一团政委;刘忠,三团团长;潘焱,军事教员、大队长(dàduìzhǎng);胡鹏飞,一团二营副营长(yíngzhǎng);张力雄,教员、政治处主任……他们名字和浆水铭刻在一起(yìqǐ),他们的抗大精神继续传扬。 更让记者动容的(de)是,教职学员墙的后边,留有(liúyǒu)好几页空白,等待那些在抗战中牺牲的无名学员“回家”…… 在抗大陈列馆广场中央,一组由青铜铸造而成的(de)抗大群体雕塑格外引人注目(yǐnrénzhùmù)。这组雕塑总长14.5米,高7米,是(shì)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家郭宝寨担纲设计的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jì)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之作。 飘扬的抗大校旗下,抗大教育委员会主任(zhǔrèn)毛泽东矗立于群雕中心,何长工(héchánggōng)等抗大教职学员位列其旁,或(huò)教学、或训练、或战斗、或劳动,共同铸就了抗大在敌后太行山的光辉岁月。 抗大(kàngdà)的教职学员走到哪里,就把“团结奋斗争取更大胜利(shènglì)”的抗大精神带到哪里。 走进抗大校部旧址前南峪村,“为人民扛了(le)一辈子长工——何长工生平展”在这里揭幕开展,来自京津冀以及周边地区的(de)游客络绎不绝。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kèhùduān)
邢台抗大陈列馆新增1636件/套珍贵史料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